藝術面對公共關係
活動時間
Mar
29
2017
第 1 場
在地實驗(台北市建國南路一段160號七樓)
藝術面對公共關係

2010年前後至今,在抗爭運動中、或企業機構中、或政府補助項目中、或其他眾多無法被分類的,穿梭在城市公共或半公共空間中的藝術活動達到前所未有的普及程度。而都市中發生的藝術活動,大多無法外於空間活化問題,也無法避免面對公共關係。

從藝術史中解放出來的視覺藝術工作者,數十年來面對著越來越相似的處境。各種技術的邊際越來越模糊,各種典型工作方法的權威性備受質疑,藝術學院因為跨領域的想望,把越來越多知識碎片填進課程,但穿梭在課與課之間,我們卻越來越難養成史觀。

面對學院中逐漸崩解的師徒制,藝術家從課程出走逐漸成為常態。由於視覺藝術經常被認為是一門綜合性技術的學門,但藝術家們大多對其他領域的知識理解不足,當進入各種學校沒教的複雜公共關係,創作如何面對常態的失敗經驗恐怕是最要緊的事。

班雅明在極為困頓、顛沛流離的處境之下仍然保有求生意志,那樣的求生意志維繫於寫作,而他一生的寫作則建立對失敗深刻的理解、對成就的警覺上,他的作品直到現在仍有重要影響。(但我們沒有要談班雅明)。

我試著就記憶整理了一串事件軸:2010城中藝術街區熄燈;2011北美館特展爭議;2012文林苑事件;2013跨年夜關廠工人臥軌與樹林片場《拆除前夕- 論壇與跨年聲音表演》;2014年318學運中的宣傳畫及北藝學生的穆勒咖啡館之夜;2016台北白晝之夜;2016黃蝶南天的蘭嶼演出。從這些事件開始,歡迎加入其他的,希望能找到身處這些場景的創作者來對話,談談你我在這些參與過程中學到的事。(文/黃慧瑜)

▣ 免費入場
▣ 指導贊助:文化部

圖片提供:黃慧瑜

 

相關資料
  1. 參考資料城中藝術街區(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2. 文章北美館特展承包引爭議 陳界仁批扼殺本土藝術(苦勞網)
  3. 參考資料文林苑都市更新爭議(維基百科)
  4. 參考資料全國關廠工人連線抗爭事件(維基百科)
  5. 參考資料《拆除前夕- 論壇與跨年聲音表演》陳界仁策劃(立方計畫空間)
  6. 參考資料太陽花學運(維基百科)
  7. 參考資料運動之後-穆勒咖啡之夜(關渡美術館)
  8. 文章吳牧青:台北的白晝之夜,空間解嚴或再戒嚴?(端傳媒)
  9. 參考資料黃蝶南天舞踏團: 2016蘭嶼行動計畫
講者介紹
黃慧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