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藝術作為科幻實驗室
活動時間
Nov
05
2016
第 6 場
在地實驗(台北市建國南路一段160號七樓)
科技藝術作為科幻實驗室

“New media art.…..are forms in search of forms.”
「新媒體藝術是正在尋找形式的形式。」
–Geert Lovink

2013年,我開始臺北數位藝術中心工作,跟藝術家一起完成他們的創作與展覽,也跟工作夥伴一起執行台北數位藝術節,我接觸了充滿熱情的藝術家以及認真投入的朋友,但數位藝術、新媒體藝術、電子藝術與科技藝術對我來說像變形蟲難以明確定義,似乎仍然變動狀態,所以心裡一直有著謎之音:「這群人總是對科技提出有趣的想法、躍躍欲試,很有實驗精神跟行動力,不過他們到底算是在做什麼?」、「我可以再做些什麼?」

帶著這樣的疑惑跟焦慮(?),我決定去看看別人怎麼做、怎麼想,為自己的疑問安排一場旅行。

近50天的旅行,我走訪了比利時、荷蘭、德國跟英國,但心中的疑惑沒有被解答,而且變得更複雜(謎之音再度出現:怎麼會這樣?!)。但是我遇見了不同文化、國家的人,抱著同樣的熱情、懷抱著同樣的疑惑、思考著同樣的問題,投入相近的實踐道路,有些人走得比我前面一些、有些人想得比我透徹一些、有些人跟我碰到一樣的困境,這些對話給了我很多的刺激跟想像。

雖然對於科技藝術、新媒體藝術、數位藝術到底應該是什麼,我仍然沒有明確答案,但這場分享會,我想提出其中一種可能──科技藝術作為科幻實驗室,跟大家分享討論。

iMAL http://www.imal.org/

Waag Society https://www.waag.org/en

Institute of Network Culture http://networkcultures.org/

Public Art Lab http://www.publicartlab-berlin.de/

The Museum of the Image http://www.motimuseum.nl/en/

FACT http://www.fact.co.uk/

FutureEverything
http://futureeverything.org/

*計畫由國藝會贊助、台北數位藝術中心&數位荒原心靈支持、在地實驗酒肆合作

相關資料
  1. 文章What Is the Social in Social Media?
  2. 參考資料Fairphone
講者介紹
王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