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上太空的藝術
活動時間
Apr
19
2015
第 5 場
在地實驗(台北市建國南路一段160號七樓)
送上太空的藝術
➤ “Science works! Bitch.”(「科學是真的有用啦,不要機機歪歪咧!」)系列演講簡介:

“Science works! Bitch.”(科學是真的有用啦,不要機機歪歪咧!),是科學家在面對質疑時心中最常出現的O.S。人們都理解,科學是個不斷在進步中推翻自己的系統,基於某種客觀時跟耗時過程,科學家透過各種不同變因的方法去實驗材料與人無法完全決定的可能結果。今日,科學方法成為當代藝術領域的新材料,儘管在文藝復興時代科學與藝術被認為是不分家的,然而,經過幾百年藝術系統的自成與發展,美學所論證的「美」歷經思潮與系統的挑戰與轉變,現今人們其實已經無法單純將「最前衛的藝術就是科學,最前衛的科學便是藝術」作為支持藝術與科學、科技創作上的唯一立足點,即使科學家與藝術家某部分都致力於解決「哲學問題」,不同的是,科學家並不是為了生產「美」,才去解決與提出問題。

在這系列講座中,邀請來自各個領域的科學專業工作者,包含天文學家、太空政策專家、半導體與奈米材料研究學者、光電、聲學研究工作者,性別學者與從事藝術與科技、科學的藝術家來檢視、討論目前當代新興媒介藝術的方法技術與案例。究竟,身處平流層的氣球是否能夠取代衛星?又或者藝術家自製的裝置是否真能在太空中收集星塵?奈米科技與能源收集、聲音科學在藝術領域的應用與擴張又該如何可能?最終回到社會科學的層面,當今的性別意識如何在整個藝術與科技、科學的場域中被解讀?

➤ 第二場:「送上太空的藝術」(「太陽系是什麼?能吃嗎?」下半場)

◆ 時間:2015年04月19日(日)14:00-15:30
◆ 地點:在地實驗計劃論壇 Etat Forum(台北市建國南路一段160號七樓)

◆ 演講摘要:
Google曾計畫以高空氣球取代網路通訊衛星,是否可行?衛星與高空氣球的區別為何,又如何運作?此外,在現今高度全球化的世界社會,人類的存續和發展遭遇相同的威脅,太空殖民乃眾多因應方案之一,而其條件與挑戰為何?從太空殖民延伸至時空旅行,我們能否回到過去,改變未來?電影Interstellar中的黑洞、蟲洞、超立方體又是什麼?最後,回到最根本的哲學問題:我們是誰,又身在何處?這場演講將引領聽眾遨遊於浩瀚宇宙,探討這些耐人尋味的議題。

◆ 講者:王聖智 Shen-Chih Terence Wang
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政治學博士,曾任政治大學國際研究英語學程兼任助理教授。著有“Transatlantic Space Politics: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above the Clouds” (London: Routledge), 2013。現為睿德翻譯編修/留學諮詢中心負責人。研究專長:國際太空政治;美國、歐盟、中國太空政策;科技與國際關係。

相關資料
  1. 文章"LightSail"計畫,by "The Planetary Society"。
  2. 文章移居火星計畫 "Mars One"!
  3. 文章"The National Space Academy programme",一個為期三年的太空科學學程。
  4. 文章機器人繼承人類記憶的作品《柯基托斯》("Code: Cytus")
  5. 文章「送上太空的藝術」(王聖智,20150419)演講投影片
講者介紹
王聖智